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晓求:系统、理性思考中国经济十大问题

人大重阳 2022-04-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2021年10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宏观形势论坛(2021年秋季)“从两种杠杆率看我国国家债务水平”报告发布暨研讨会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会上发表致辞,发言精编版刊于10月15日人民政协报网(记者刘志国),以下为发言精编版:


吴晓求

点击播放键听全文↓

中国经济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很多经济问题需要系统、理性思考。我认为,至少有十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读。经济学者的研究需要有深厚的底层逻辑,否则就容易望文生义,误导社会。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性精神的学者,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 正确的解读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结构的调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各种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本世纪初的逆全球化到后来的民粹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新冠疫情等等,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在增强。
中国经济是一个对外部依存度很高的经济体。2006年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5%,之后加强了内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推动作用,2020年降到了32%,但仍然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在增强。这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制定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二、 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到2035年,要把中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同时还要在2030和2060分别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做到科学平衡。
三、双循环发展战略。双循环发展战略不是说我们要回归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说我们要追求自然经济的模式,否定外部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实际上是更高程度、更深层次的改革,是新时期重大的市场化改革。因为如果不走市场经济道路,不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双循环中以内循环为主的战略是难以实现的。如何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双循环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
四、 双碳目标。这意味着是社会系统的改革。因为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科技进步,需要产业转型的,需要能源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没有收入水平的提高,双碳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承诺。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根据我们当前的实际情况逐步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行。有一段时期有些地方在用运动式的方式实现双碳,急于求成。双碳目标是战略目标,我们要循序渐进,不能是运动式的,不能好大喜功。
五、 共同富裕。这是当前非常热的话题。只有中国社会进入富裕才有共同富裕的基础,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础是共同奋斗,不奋斗,何来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之路一定是市场经济之路,其他道路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不了,一定是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就是要建立社会财富的有效增长机制,从制度层面上激励财富的创造,要有效地保护财富创造机制,没有财富的创造就没有财富的分配。共同富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先让一部分富起来,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小平同志当年提出了这个战略构想。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但是在实现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也不是存量资产的平均化。

本文在人民政协网上的版面截图

六、 金融风险。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如果发生金融危机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危机?如果发生金融危机,我们将如何应对?危机之后,金融体系有没有再生能力?我们必须思考这些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任务之一,必须从制度改革和战略目标上高度重视。金融本身都是有风险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战略目标,不应设定期限,不能拿放大镜到处去看,因为金融处处都有风险,金融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哪一种交易没有风险?哪一种金融活动没有风险?哪一种投资活动没有风险?我们还是要从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去构建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构建一个有很强免疫能力的金融结构,形成一种有弹性的金融体系,风险一旦来临,可以有很强的处置能力,风险过后仍有顽强的再生能力。防范金融风险最重要的还是改革,而不是往回走,回到单一金融业态,那是违背了金融发展规律的。单一金融业态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是极其有限的。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是需要获得与其信用相匹配的金融服务的。怎么办呢?只有通过市场化改革,通过科技的力量才能做到。因为通过市场和科技的手段才能解决他们的信用甄别问题,才能使他们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所以,对金融风险有一个正确、科学理解的问题,不要以为单一金融业态就能把风险控制住。如果单一业态能有效控制风险,改革开放前就做到了。那时金融业态非常单一,但是效率极低、风险很大,商业银行不良率很高。
七、 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有三点:第一,推动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改革。市场改革的核心是金融脱媒,投融资活动走向市场,脱媒或者金融的市场化,核心是要满足融资方和投资方多样化的需求。融资方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需要多样化融资工具诉求,而这是衡量金融效率高低的重要判断标准。中国的经济在增长,收入水平在提高,社会要求金融体系必须提供多样化的收益与风险在不同结构层面上匹配的金融资产,只有金融市场的发达,才能满足此要求。第二,科技的力量。科技对金融的进步非常重要。金融除了为大企业、富人服务外,还要想办法通过改革和技术的进步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为中低收入阶层服务。他们的信用在传统的大金融里很难甄别。必须通过科技的手段来甄别其信用,甄别了信用之后才能提供金融服务。信用不清楚一定会带来不良和巨大的风险。P2P为什么覆灭了?是因为其信用甄别能力太差,没有相匹配的信用甄别能力,通常都向商业银行买企业信用,这怎么行?所以违背了金融逻辑,必然走向消亡。
八、 中国金融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当然是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九、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如何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是中国金融面临的长期任务。中国资本市场的出路在于法律化和市场化,在于提高透明度。
十、 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核心要点是什么?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极大丰富了现代经济理论体系的内涵,为现代经济理论注入了中国元素,使得现代经济理论更加多样化,更加符合不同国家的国情。这是中国对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当然,这需要学者们做出高度的概括,做出一种范式。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推荐阅读

【重点知识】“再挂钩”,美国给我们挖了个大坑

如何评估中国债务水平?众大咖热议!

智库报告呼吁:不应高估中国国家债务水平


孙超:美国金融霸权“收割”世界,滥发货币害人害己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